幸福衡阳:非遗“宝贝”让衡阳市民大开眼界
这个春节,全市遍地开花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喜庆气氛,也给各地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记者走进市群众艺术馆9楼展厅,与市民一起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在展厅内,记者认识了前来参观的李女士和她的女儿,李女士告诉记者:“我在文化系统工作了十多年了,女儿有时候会问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正好,这里在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趁着家里人在牌桌上‘厮杀’,我带着女儿就近来这看看。”
据了解,2009年我市广泛动员,组织与培训400余名基层普查员深入全市乡镇、街道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普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搜集整理项目涵盖16个类别1234项,基本掌握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发掘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民间特色的重点项目,如衡阳稻草龙、祁东车马灯、衡山手舞狮、衡东大桥剪纸等等。这次成果展对我市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和取得成果作出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馆内工作人员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观念、性格、情感、心理乃至历史的体现,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次展出对于保护和传承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衡阳特色文化、提升衡阳城市品位、都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参观人员登记表中,记者发现来此参观的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其中还有许多宣传文化战线的“战友”。经过询问,记者了解到,该展厅还同时举办了市直文化单位工作成果展。(记者全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