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见·建湘拟打造国家级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朱南雁 记者程聪报道 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工业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张伟杰、市政府副厅级参事晏华衡等及省、市专家一行专程前往衡阳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对该街区的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了全面调研评估,并组织召开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共建交流座谈会。
调研组及专家一行开展交流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衡阳建湘文旅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邹开利详细介绍了街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历程、现有成果和未来规划。他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一个集工业文化展示、研学实践、教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并通过工业文化游的形式,传承和弘扬衡阳丰富的工业文化。
据悉,湘见·建湘在这次建设规划中同步建设了研学功能区4000平方米,配套了大食堂和户外拓展用地,同时可以接待超1000人的学生团队,目前已经开发工业巧匠、工业技术、工业艺术、文明礼仪教育等工业主题课程体系。旨在通过劳动研学教育实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从而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如此,该研学基地还配备了全面的安全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及培训演习、饮食、交通安全管理和课程及项目安全规范管理等。
孙星对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基地充分利用了衡阳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工业历史、感受工业文化、学习工业知识的宝贵机会,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双方共建国家级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的条件与基础。
同时,调研组专家们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质量、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建议,该基地应继续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加强与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具有衡阳特色的工业文化研学课程,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还深入走访了整个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实地查看了该街区的建设情况和资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