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中山南路历史文化街区
“来中山南路,感受‘小上海’的繁华!”今年以来,乘着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东风,中山南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成了网红街,也让原本日渐式微的商业又复苏了。与此同时,在科技和文化加持下,商业老街、居民旧宅都成为了旅游的一部分,老街居民们也过上了“住在网红街”的新生活。
改造后的中山南路人流如织。 罗茂盟摄
而这背后,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雁峰区探索创新做法,推动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形成了人大工委牵头、人大代表履职、群众参与的常态化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践行最广泛的民主:项目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人民民主为中山南路风貌改造项目规划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在项目启动之初,雁峰区人大先锋街道工委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座谈会以及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市民对于中山南路文旅提质的期望和建议,同时,在项目建设中设立4个代表服务岗和8个代表责任区,每一个代表负责两个代表责任区,并通过“代表履职作贡献”活动收集意见建议,让代表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街道还通过开展屋场恳谈会、民主议事会、上户等方式,邀请居民们积极参与,收集的建议达1000余条,为项目规划设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灵感,也更贴近民众需求,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践行最真实的民主:联合帮帮团,事事有回应
中山南路风貌改造项目主要包括“两路两巷两址”,以城市更新、文旅融合、风貌再现、业态培育为主要手段,充分彰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平路、美树、优墙、融文、民国风貌改造等手法,完成路面硬化油化60000平方米、商业及住宅外墙立面改造91500平方米、防盗网及雨棚改造共计8000平方米。改造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人大代表联动社区党员、楼栋组长、居民代表、衡阳群众等组成联合“帮帮团”,一方面讲透改造的政策、讲通群众的思想,向群众问需求、问关切,另一方面协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工程进度,也为项目安全保驾护航。据了解,今年以来“帮帮团”共调解群众反映的问题300余次,做到100%立行立改。
践行最管用的民主:焕发新活力,擦亮新地标
如今的中山南路以其崭新面貌迎来人流如潮,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商业旺。沿途门店共计278家,项目启动前租赁率为85%,项目完工后,租赁率达到100%、租金上涨20%左右,新增就业500余人。二是环境变。整条街强电下地5000余米,弱电下地50000余米,新建2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20个、充电桩4处,基本解决老百姓关注的老旧小区停车难、路面破、立面旧、广告乱、屋面漏等民生问题。同时,利用修旧如旧等技术手段,既保留街内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又有效保护利用衡阳保卫战指挥部、王衙坪等不可移动的文物,实现“社区”“商区”“景区”三区合一、相互促进。三是后劲足。通过深化代表引领的民主治理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作用。比如,代表主动带头承接项目后期运营、维护项目后期的活动开展等,持续保持中山南路的“热情”与“热闹”,让商圈“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为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添火”。
夫之巷改造前后对比图
福音巷改造前后对比图
国光戏台改造前后对比图
衡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改造前后对比图
衡永郴桂道署改造前后对比图
勿忘坪改造前后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