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用好红色山林文旅赋能笔, 点睛雁峰乡村振兴画卷
雁峰以红色山林项目为抓手,唤醒沉睡的“山水田林”资源,实现由“创造美丽”向“经营美丽”发展递进,点亮城市地标,成为集休闲游乐、团建研学、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近郊微度假旅游精品目的地,乘着第三届旅发大会的东风,描绘出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秀美“画卷”。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乡村人气旺起来。乡村有旺盛人气才会有蓬勃生机。雁峰红色山林项目将船山文化融入船山古道,打造国内最大的露天沉浸式船山文化博览园,布局大湘南旅游圈+湘桂粤贵旅游圈,联动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四省旅游产品线路,年度引客预计10万人以上。2024年“春节”期间,在红色山林开展“雁峰区船山古道新年健身登山寻宝活动”活动,向广大市民发出“游客来寻宝,我们送礼物”的邀约,推动数以万计的人流奔赴山林村;五一期间,又发布两只小蜜蜂微度假区简介,有效为城区热门景点分流,乡村文旅的关注度在上升、人气值在攀升、引力场在跃升。相比城市的热度,乡村的热度还有提升空间。雁峰紧跟文旅潮流、加速人气引流,拓宽渠道、广搭平台,持续为乡村“宠粉”,把红色山林文旅“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驱动力”。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乡土资源活起来。雁峰持续打造“点上有精品、沿线连成景”的靓丽风景线,“五村”建设呈现勃勃生机。乡品出村,全面盘活农产品资源,打造称心如意的伴手礼,让游客带回开心,带回健康,带回亲朋好友的关怀,有效推动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互补互融。产业兴村,建设黄精产业化种植基地、蜜蜂养殖基地,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创建山林村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形成“文旅连产业,产业托文旅”的乘数效应。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让乡土文化靓起来。雁峰红色山林项目依托红色资源,开发高品质的党课、思政课、廉政课,让项目成为省内党政机关党建、团建、廉政教育高地,研学基地开门迎客,接待研学团建团队60批,1.6万人次。依托船山古道资源,开发船山文化产品;以航母仿真模型开展青少年、学校国防教育活动和研学体验活动。和美新村,推动“焕新蝶变”,项目公司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也可通过租赁房屋、土地、鱼塘、务工、销售等渠道,每年增加不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