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 | 郭月:绽放在讲台与人民之间的代表芳华
【郭月,雁峰区人大代表,市第九中学美术教师】
在雁峰区人大代表郭月的履职坐标系里,既有粉笔勾勒的教育诗行,也有民情编织的责任经纬。这位兼具教师温润与代表锋芒的85后女性,以“双重身份”书写着“双向奔赴”的履职篇章,让人民民主的春风吹拂过每间教室、每户窗棂。
执思想之灯 照履职之路
郭月深知,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源头活水”,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人大制度法规和民生政策,将教育工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融入代表工作。在审议“一府两院”报告、参与执法检查等履职实践中,她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以数据为支撑、以群众利益为标尺,提出的意见既聚焦发展大局,又贴近基层实际。作为教育界代表,她特别关注“双减”政策落实、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议题,多次在常委会上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部门优化课后服务机制,展现了教育工作者与人大代表的双重使命担当。
丈量民情的艺术人生
“关起门来难题成堆,俯下身去答案自来。”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郭月同志扎根基层的工作信条。她坚信,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场域,才能从百姓的柴米油盐中触摸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她坚持用脚步贴近民情,用实干回应民需,任期内累计走访选民200余人次,参与民生调研10余次,在屋场恳谈会、信访接待中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铜桥路交通拥堵问题,她连续一周早晚高峰实地蹲点,形成数据详实的调研报告,推动交警部门优化信号灯配时、增设非机动车道,使路段通行效率提升40%;针对岳屏镇前进村安置房排水系统老化隐患,她联合专业人士现场勘查,提出相对应的改造方案,惠及前进村的居民。三年来,她提交的15件建议全部得到办复,4项民生难题通过跟踪督办得到彻底解决,真正把“民声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美育与民主的双向赋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艺术领域专家,郭月同志善于将专业特长转化为履职优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美育资源匮乏问题,她组织美术教师团队参加“艺术童伴支教”公益行动。作为区人大代表,她将教师特有的沟通优势融入司法监督,多次参与法院听证会、案件评议,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中,她更是化身“政策翻译官”,用鲜活案例和乡土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心如画的民主长卷
“人大代表不是光环,而是责任;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郭月同志始终以“赶考者”的姿态要求自己,建立履职日志制度,详细记录群众诉求办理进度,主动向选民述职接受评议;面对安置房产权办理等历史遗留难题,通过法律论证与多方协商推动问题依法化解。